“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2025崆峒武术大会 -崆峒武术,“武”动校园
崆峒武术历史悠久
《尔雅》中很早就有“空同之人武”
的记载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游历崆峒
留下了“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的名句
让崆峒武术名扬天下
作为崆峒武术的重要传承载体
崆峒文武学校正将千年崆峒武术
的精髓融入日常教学
为即将到来的“武林盛会”积蓄力量
走进崆峒文武学校
演武场上一派火热景象
数百名学生整齐列阵
身姿挺拔
汗水浸湿了练功服
高亢的口号声与器械破空之声交织
他们正为即将盛大开幕的
“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
2025崆峒武术大会
进行最后的冲刺排练
崆峒文武学校创建于1999年
是扎根于崆峒武术发源地
专注于中华武术传承与现代教育融合发展
的特色院校
学校秉持“崇文尚武,德艺双修”的育人理念
集文化基础教育与系统化武术训练
于一体
同时,作为崆峒武术的核心传承基地
学校系统传授拳术和器械套路
等崆峒武术精髓
也吸引了很多外地学生前来求学
崆峒文武学校学生朱海啸说:“我叫朱海啸,来自安徽宿州,在武校学习已经有4年了,我从网上认识到崆峒武术,抱着好奇和热爱来到崆峒文武学校,在崆峒文武学校里,我不仅了解到了崆峒武术,还深度的了解了崆峒文化。”
崆峒武术
根植道家文化沃土
集修身养性、健体、技击于一体
讲究实打、实拿
以短小、轻柔奇兵器械为特色
如阴阳刺、双钩等器具
小巧玲珑、携带方便
不易被对方发现
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胜
崆峒武术的内容元素
融合了多元文化
是陇东大地文明交融的活化石
据了解,崆峒武术2008年就被
甘肃省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列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崆峒文武学校学生姜铭威说:“我已经练习崆峒武术7年多了,每天的训练时间都在4到5个小时,起初我是热爱崆峒武术,在练习崆峒武术的过程中我也认识了崆峒武术的含义,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继续练习崆峒武术,将崆峒武术传承下去。”
如今
崆峒武术大会即将启幕
而在文武学校的演武场上
少年们的汗水仍在挥洒
崆峒武术也将以其蓬勃的生命力
书写出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
来源:崆峒融媒
编辑:崇信县融媒体中心/陈文翠
编审:崇信县融媒体中心/景彦博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审核:崇信县融媒体中心/张虎平 戴鹏飞